台湾首家螺蛳粉店老板:有台湾人以为是五金店,跟朋友聚在店里过年像回到柳州
在台湾,没有人称呼韦晴雯的名字,大家都叫她“螺蛳粉”。
这个外号来自她做的生意。1999年,22岁的韦晴雯随丈夫前往台湾生活,由于思念家乡广西柳州的美食,她在当地开了第一家螺蛳粉店,大家没听说过这种食物,都非常好奇。她的名声因此传开。
粉店生意红火了十几年,即便在疫情期间也始终平稳运营。这家店不仅是她的经济来源,也成为联结大陆和台湾同胞的纽带。
大家在韦晴雯店里聚会。图/受访者提供
台湾顾客会好奇地讨论墙上贴着的大幅广西地图,没法回家过年的大陆朋友们也会聚在一起庆祝春节。
韦晴雯说,她从未想过螺蛳粉有这样的可能。
去年年底,她突然得知,台湾不准进口大陆制作的米粉等粉条类产品。没有时间多想,她立即决定开始自制米粉。
以下是九派新闻与韦晴雯的对话。
【1】一个月要四、五吨米粉
九派新闻:什么时候开始自制米粉?
韦晴雯:去年12月,台湾宣布不准从大陆进口米粉,收到这个消息时,我吓了一跳,不知怎么办。台湾的米粉没有广西那边的有弹性,很容易断,我之前都从广西柳州进米粉,现在有两家店,一个月大概要4吨到5吨。一禁止,我们全部断货。今年4月,我从柳州把机器搬来。
九派新闻:之前有了解过米粉制作吗?
韦晴雯:没有,不要说技术,连机器我们都没摸过,基本上算是从零开始。我刚开始摸不清头绪,每次不懂又飞回柳州学习,去看他们的装机或拆机,还有米粉的制作过程,看完再教店里的员工。我今年总共回去11次,有一个月还回了两次。
九派新闻: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什么?
韦晴雯:机器的部分还好克服,主要是技术和经验。比如米粉一出机器马上就要放好,注意不能让它吹到风,因为稍微被吹干一点,它就会扁,再拿去泡和煮,口感就不好,容易断掉。
九派新闻:目前进度如何?
韦晴雯:现在完全可以自己生产自己卖了,我有一个专门的工厂放置机器,一台机器一小时可以产三、四百斤。
韦晴雯在制作米粉。图/受访者提供
【2】螺蛳粉改版后生意好转
九派新闻:刚到台湾是什么感觉?
韦晴雯:陌生、无聊,不认识人,不知道去哪里玩,工作也不好找。我每天待在家里,大不了就去市场买个菜回来煮饭。这里人饮食很清淡,我适应不了,以前只要待超过三个月就很痛苦,想回家。
九派新闻:家人支持吗?
韦晴雯:我婆婆会有一些意见,我先生还蛮好的,他会体谅我,不说什么,机票钱也是他出的。 我还没开店的时候,他一个人在工作,他是台湾本地人,在报社做媒体。我基本上两个多月就回去一趟,开销大,但当时觉得即便没钱,只有一张机票,我也要回去。
九派新闻:回到家你会做些什么?
韦晴雯:飞机落地基本都是晚上了,回家前我会先来一碗螺蛳粉,没去觉得好像没回柳州一样。有人看我拎着行李箱,觉得好奇。
九派新闻:什么时候在台湾开螺蛳粉店?
韦晴雯:2010年开的。我爱吃螺蛳粉,但在台湾找不到口感类似的食物,我想要不自己做吧。台湾人一听“螺蛳”,以为是五金店,刚开的时候,本地没什么人来吃。有大陆的姐妹看到“螺蛳粉”,眼神亮了,不断带人来吃。
九派新闻:台湾人起初接受螺蛳粉吗?
韦晴雯:不接受,他们觉得笋子臭,味道太油、太咸。我做了三四个月,每天就卖3碗、5碗、10碗。眼看店快倒闭,我尝试改的清淡一点。起初拿去先生的单位让他同事试吃,他们说不行,我又改,改了好多次,直到他们说可以。
九派新闻:生意什么时候开始好转?
韦晴雯:有一天,一个电视台的主播走进来吃,吃完马上问“老板娘在哪里”,他说“太好吃了,我要给你做专访。”专访播出后,“螺蛳粉”的讨论度很高,一些美食和综艺节目都来采访,我们还上了《康熙来了》。那段时间,不夸张地说,中午11点到晚上9点,我连水都没空喝,全是排队来吃螺蛳粉的人。我招架不住,临时请朋友、亲戚、邻居帮忙。
九派新闻:目前店里生意如何?
韦晴雯:用餐时间基本要排队。我现在不常去店里,将店交给了一个朋友管理,嫁到台湾的妹妹也在帮我看着。最近我在研究米粉,想开发一些五谷杂粮口味的,比如南瓜、黑米、蔬菜。
【3】与顾客成为好朋友
九派新闻:据说你在店里贴了一张广西地图。
韦晴雯:对。因为有很多台湾人问我广西柳州在哪里,我干脆贴一张地图,用小红旗标注了各个地方的位置。他们问我们那边好不好玩,我就跟他们介绍,他们要是想去,我就带他们一起去。
我一共带了十几个人回柳州,晚上一起去柳江河堤边看夜景、喷泉,带他们去美食城吃糯米香肠、卷粉、玉米粥,吃大街小巷的螺蛳粉、烫粉,还去乡下走一走。回台湾后,他们跟我说,好怀念广西的美食和柳州的小吃。
九派新闻:有长期到店里吃粉的顾客吗?
韦晴雯:有,一个湖南家庭,他们一家4口每周都来,两个儿子刚被带来的时候还很小,现在已经比我还高。也有很多台湾本地家庭,其中有一家父母都是医生,带着一儿一女,两个小孩也从小吃,现在已经读高中。他们常常来看我,每年中秋还给我送礼物。我们变成了相熟的朋友,有什么事都相互照应。
韦晴雯经营的螺蛳粉店内,顾客正在用餐。图/中新社
九派新闻:员工都来自哪里?
韦晴雯:我现在总共有15个员工,大部分来自大陆,有五六个是我们广西的。开店之前,我在台湾完全没什么朋友,后来他们说想来帮我做,我就答应了,一个介绍一个,慢慢发展成现在这样。
九派新闻:你们会一起做些什么?
韦晴雯:早几年,每年大年初二,我会在店里做柳州的香芋扣肉、腊肠,跟大家一起过年。我们把小桌子并起来,菜都用大脸盆装。小孩子一桌,大人一桌,想吃什么菜,自己走过去夹。人多的时候,能有二三十个,很热闹。
九派新闻:有什么感受?
韦晴雯:大家在这边聚在一块过年,感觉像回到柳州一样。我以前只想着自己爱吃,然后有一份工作,开这个店让我学到很多东西,认识很多朋友,有很多人像家人一样关心我,慢慢地,我不像以前那样每两个月必须回去了。我有什么事情,或觉得很无聊,找同乡联络一下,一起吃个饭,坐一坐,就好了。
九派新闻记者 彭茸雯
编辑 刘萌 肖洁
【爆料】请联系记者微信:linghaojizhe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